品牌资讯汇聚传播的首选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晨晨:紧急!紧急!人民币空头凶狠 央妈只剩贴身肉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7 20:4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币汇率爆贬,情况十分紧急,这次央妈真遇到麻烦。

  9月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贬值,第一次挑战突破7.0关口,气势汹汹。

  其中,离岸人民币汇率连续跌破6.97、6.98、6.99关口,最低跌至6.9949,距离7.0关口只剩51个基点。

  在岸人民币汇率连续6.94、6.95、6.96、6.97关口,最低跌至7.9797,距离7.0关口只剩203个基点。

  现在情况有多紧急呢?

  以市场为主体的空头,来势汹汹;以央妈为主体的多头,有效的工具却捉襟见肘,只剩下贴身肉搏了!

  01

  空头来势汹汹:

  美元异常强势 套息交易兴起 !

  目前,空头的一只力量是,做多美元/人民币(即做空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套息交易开始盛行起来。

  解释一下交易逻辑。

  8月26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释放出强烈的鹰派信号,表示美联储要更顽强的抗通胀。

  对市场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中美利差倒挂。

  8月初,10年期中美利差为+2个基点,而到8月29日中午时,中美利差为-45个基点,也就是倒挂45个基点。

  8月1日-12日,2年期和10年期中美利差分别为-90个和-3.5个基点,但是8月15日-26日,这两个期限利差的倒挂幅度就扩大至-117和-35基点。

  也就是说,中美短期利差由正向,变为倒挂;中美中长期利差,倒挂进一步恶化。

  对于交易员来说,这就存在无风险套利的空间,也就是套息交易。

  具体操作就是,在香港市场先借入人民币,它的成本是更低的人民币利息;然后再买美元,获得的是更高的美元利息。

  套息交易的获利就是:收入(美元利息)-成本(人民币利息)

  这个操作的结果就是,刺激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在鲍威尔讲话过后,套息交易的规模就逐渐起来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大。

  再从港币的角度,看一下人民币贬值压力。

  港币更加自由、更加市场,市场深度也远超离岸人民币,再加上香港和内地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港币汇率来大致窥探一下人民币汇率。

  按照逻辑,港币应该跟人民币走势一致,但是我们看到港币急剧贬值时间,要早于离岸人民币贬值。

  自5月份以来,香港金管局为了维护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多次出手,在市场上卖出美元,买入港币。

  3个月内,香港金管局直接下场干预汇率的次数高达,30多次,回收了1700多亿港币,消耗了24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最后看一下,市场做空香港的规模,创历史新高!

  根据香港交易所数据,近期卖空交易占港股总成交额的比例飙升至23%,创历史新高。具体来看,空头仓位主要集中在科技股上。

  当然,人民币汇率贬值,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美元指数飙升。

  美元指数目前已经突破110关口,屡次刷新20年来新高,自2021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上涨了22%。

  相对而言,人民币汇率才贬值了6.7%。

  也就是说,相对于美元指数来说,人民币应该再贬值13.3%,即7.93,才达到均衡。

  总之,目前,人民币贬值动能就相当大,空头也来势汹汹,有恃无恐。

  02

  央妈稳汇率工具 捉襟见肘!

  关于汇率,先说一下我们的“立场”:我们支持汇率贬值,趁此机会,打破7.0关口的心理魔咒。

  为什么?出口已经垮了。

  9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8月份贸易数据,按人民币计价,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11.8%,前值为23.9%,增速已经腰斩了。

  昨天,后台也有朋友留言,自己身边做外贸的,订单差不多都降低了30%。

  所以,我们的立场就是,汇率贬值,刺激出口。

  但是,官方不一定就是这样想的,根据监管层的过去行为,我们猜测,监管层以稳定为大局,会出手干预汇率。

  比如,一般来说,人民币汇率短期内贬值(或升值)8%左右的时候,央妈就会出面干预汇率。

  现在,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也已经超过8%,达到10%,肯定会干预。

  另外,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市场多次冲击7.0关口的时候,央妈都出手强势干预了汇率。

  所以我们认为,7.0关口,仍然是监管层的一个底线区域。

  总之,我们的观点是,人民币汇率爆贬,央行必然会出手稳汇率,会保7。

  况且,央行已经放出风声,对于人民币汇率,“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

  现在的问题来了,央妈能保7吗?捉襟见肘,很难。

  1、先看已经使用过的招数,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我们上一篇文章讲过了,央行输得一塌糊涂。

  2021年5月31日,当日,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5%上调至7%,引导汇率贬值。

  效果:人民币汇率走势直接大逆转,由升值转为贬值,人民币汇率贬值1000多点。

  2021年12月10日,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7%上调至9%,引导汇率贬值。

  效果:人民币汇率只贬值了400点,升值趋势并未扭转,人民币汇率一直从6.38升值到6.3。

  2022年4月25日,央行20年来首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9%下调至8%,引导汇率升值。

  效果:当天,人民币汇率升值了400点,但是贬值趋势并未扭转,一直从6.6贬值到6.85。

  9月5日,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8%下调至6%,引导汇率升值。

  这个政策的效果几乎耗尽了,人民币汇率只升值了100个基点左右,随后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从6.95直接贬到7.0关口。

  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政策工具边际效应递减,并且在这次行动中作用也不大。

  2、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现在市场预期,央行会把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升至20%,希望来稳定汇率。

  注意,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它跟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不是一个工具。

  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外汇存量的监管工具,对它调升和调降,直接调节金融机构的外汇杠杆,直接的影响范围宽泛。

  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只是针对金融机构的远期售汇(客户购汇)业务,直接影响人民币远期汇率价格,进而调节市场需求。

  如果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那么金融机构远期售汇(相当于客户购汇)需要先向央行交存更多美元等外币,而这些外币是没有利息的,这就增加了远期的售汇成本。

  上调20%,与不征相比,远期购汇的报价可能要相差300-500个点左右,但是这几百个点的成本,银行不会承担,而会让客户来承担。

  客户买美元卖人民币等购汇的成本增加了,需求自然会下降,人民币贬值就会得到抑制。

  这个政策的效果如何呢?

  2015年,8月31日央行宣布,未来将把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升至20%。

  目的是,为了抑制人民币贬值。

  政策宣布后,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了500点。但是,等政策10月12日真正实施后,人民币汇率又继续大幅贬值。

  2017年9月8日,央行宣布自2017年9月11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从20%调整为0。目的是,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抑制升值预期。

  效果是,短期内人民币即期汇率累计贬值了1700点左右,但是随后又继续开启升值之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2018年8月份,2020年10月份。

  这个政策,短期内确实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影响幅度大概也就是500点-1000点。

  但是,这个政策并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之前的趋势。

  所以,我们简单推测,央行把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升至20%之后,人民币汇率可能会短暂回调至6.90附近,但是随后会开启第二波破7攻势。

  03

  美元太强势!

  逆周期因子已经启动 但没效果!

  最后看,被给予厚望的,被称为人民币稳定救星的,逆周期调节因子。

  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确实扭转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比如,经过2016年的大幅贬值之后,大家都预期2017年人民币汇率会破7。

  但是在2017年5月26日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后,人民币汇率直接大逆转,由贬值转为升值。

  2018年8月份,央行再次引入逆周期因子,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直线跳涨,接连升破6.82、6.81关口,23点更是升破6.8整数关口,日内涨914点。

  从历史上看,逆周期因子确实是稳汇率的救星。

  问题是,现在这个环境,人民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还是人民币汇率的救星吗?

  先看一下,逆周期因子影响人民币的机制。

  新中间价公式: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日盘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央行通过调节逆周期因子,来调节第二天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进而指引当日汇率走势。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逆周期因子是个“黑匣子”,但是逆周期因子的本质是恒定的。

  也就是,在16:30到第二天 07:30这个时间段,当美元走弱的时候,第二天人民币中间价会调强;当美元走强的时候,第二天人民币中间价会调弱。

  体现在图表上就是,缩小人民币汇率跟美元指数的“偏离”。

  2017年引入逆周期因子,为啥效果这么好?看看当时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的走势。

  逆周期引入之前,相对于美元指数的升幅来说,人民币汇率明显贬值过快,贬值幅度过大,不符合市场逻辑。

  引入逆周期因子,就是想扭转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

  而逆周期引入之后,美元指数大幅下行,在逆周期因子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向美元指数靠拢,也跟着升值。

  所以,逆周期因子作用大的前提是,引入之前,人民币汇率就过度贬值了;引入之后,美元指数下行,效果最好。

  现在啥情况呢?完全相反。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前,美元指数已经大幅上涨,而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当“有限”。

  也就是说,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幅度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贬值过多,而是贬值过少。

  如果此时引入逆周期因子,那么人民币贬值幅度只会更大,因为美元指数在16:30到第二天07:30这个时间段,更强势。

  最后再说一下,实际上,央行可能已经悄悄启动了人民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

  看一下8月30日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

  8月29日,外汇交易中心的收盘价是6.921元,在16:30到第二天07:30的时间段内,美元指数仅从109.3731走低至108.7566,下降幅度为0.6165点。

  相对于其他交易日来说,这个变化并不大。

  如果没有逆周期调节因子,8月3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应该变化不大才对。

  但是,真实情况是,8月30日公布的中间价报6.8802元,跟上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比,价差达到-408个基点。

  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强了408个基点。

  所以,央行可能已经引入了人民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但是由于美元指数实在是太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效果不明显。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央行稳汇率的工具:

  第一个,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实践证明这个工具没用。

  第二个,提升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历史经验看,短期可能会提振人民币汇率500-1000个基点,但是并不会改变贬值趋势。

  第三个,逆周期调节因子,这次可能是名声响效果差,并且可能已经悄悄使用。

  这样一来,人民币汇率形势就很明显了,由于美元指数太强势,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很大,同时央行的工具箱里,有效果的工具也捉襟见肘。

  因此,我们预测,人民币汇率靠脉冲或市场超调效应,短期内会跌破7.0关口,就像2019年和2020年那样。

  但是,央行还有最后的大招,直接命令或委托中资大行入场,真金白银的在市场上抛美元卖人民币。

  因此,我们认为,即便汇率破7之后,央行会严控贬值节奏,最终会把人民币汇率拉到7.0以内。

  上一次,811汇改,我们直接真金白银下场稳汇率,花费的代价是1万亿美元。

  也就是,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由39932亿美元下降至29982亿美元,缩水了25%。两年半的时间里,外汇储备减少了1万亿美元。

  这一次,稳汇率,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品牌资讯汇聚传播的首选网络平台 |

GMT+8, 2023-3-25 12:22 , Processed in 0.0781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品牌资讯汇聚传播的首选网络平台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广告QQ:3037457936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成人用品 成人用品 问卷发布 水产贸易 农业信息 跨境电商 品牌资讯 论文发表 两性健康 电子元件 加盟网 精通维修 汽车新闻 食品招商 电子商务 饲料行业 在职研究 园林图纸 招标网 公务员 考试网 军事网 地产导购 企业大全 轮胎品牌 土地交易 行业报告 全球五金 投标服务 食品代理 酒类经销 加盟资讯 电力英才 食品批发 苗木报价 中小企业 商机网站 鲜花礼品 保健品招商 营养保健 酒水加盟 钓鱼技巧 医疗健康 健康知识 健康资讯 读后感 作文精选 物流货运 网站大全 供应厂家 军情资讯 前沿科技 分类信息 本地生活 猪价预测 创业投资 电动汽车 橱柜行业 转珠棒 跳蛋 女性用品 按摩棒
爱他,就让他释放最真实的自己。 最适合中国人的五种性爱方式 给女孩“第一次”的性指导 你了解女性大阴唇有什么功效吗 女人在性高潮那刻的惊人变化 趣闻:爱爱时的温度可以决定生男生女 小年轻如何把持性爱? 4个阶段让女孩轻松快乐变女人 夫妻性保健:今天你裸睡了吗? 别和小三比风骚;男人只是一时迷恋她 性爱中,女人不要因为身材而影响性趣 名器6使用感触 留点喘息的空间为婚姻保鲜 性爱误区:换个正常做爱姿势让老婆也享受高潮的快感 性爱时的沟通技巧 古代女子是如何自慰的呢? 肛门插入的高潮与感受 正确的了解成人用品的用途 性高潮益处多,?越主动越易高潮 不良性爱姿态容易导致抽筋